龋病的表现多种多样,常因发病部位、损害程度、病变类型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症状。由于外界的诱因和机体防御功能之间的平衡变化,龋病的发展速度和性质亦有不同,甚至在适当环境下,病变发展会停滞下来。因此,可将龋病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龋病的类型:
(1)慢性龋
成年人和老年人较多见,病变进展缓慢。龋洞内软化牙本质少而干,着色较深,呈棕色和深褐色。龋坏牙本质不易被挖除,挖除时呈粉状。
(2)急性龋
多见于青年人、儿童、孕妇或体弱者,病变进展较快。龋洞内软化牙本质着色浅,多而湿润,呈浅黄色。软化牙本质易于被挖除,挖除时呈片状。由于病程发展比较快,容易引起牙髓病变,并且症状明显,受温度变化、化学刺激或机械刺激后可有明显的疼痛。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口干症及领面部放射治疗以后的患者,在短期内全口牙或多数牙有可能发生急性龋。
(3)静止龋
如果致龋的局部因素消失或受到控制,可使龋病发展变缓或停止。静止龋多发生在殆面,由于咀嚼而使龋洞壁崩脱或牙齿磨损使食物滞留区消失,龋洞口充分开放,软化牙本质被磨掉,食物残渣和菌斑不易聚集,龋病不再发展。
(4)继发龋
龋病治疗后,由于充填物边缘或窝洞周围的牙体组织部分破裂形成菌斑滞留区,或修复材料与牙体之间不密合,留有小缝隙,都可能成为致病条件,继发龋病。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