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龋的治疗除了依据龋病的治疗原则之外,必须正确认识深龋对牙髓组织可能产生的影响。深龋对牙本质-牙髓复合体的影响虽然早在釉质龋时,牙髓就开始出现反应,但直到龋损前端到达距牙髓约2mm内的牙本质区,牙髓才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这种因龋病刺激出现的牙本质-牙髓反应,在临床上受到多因素的影响,表现为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保护和破坏反应。
深龋的治疗要点:
(一)龋病的类型
急性龋的有效修复反应较少,主要是破坏反应,脱矿区较宽,再矿化牙本质的修复性透明区较窄,微生物可以存在于脱矿区,甚至在再矿化的透明区内,有引发牙髓炎的潜在可能性。
(二)龋病的过程
急性龋持续的过程越长,则牙本质-牙髓复合体的破坏越大。而慢性龋持续的过程越长,则更具充裕的修复时间。龋越深,越近髓,则威胁性越大。龋损在牙本质的外层1/3部分时,急性龋或慢性龋都可能开始产生修复反应。
龋损累及牙本质的中1/3层时,急性龋可以确认开始有牙髓反应发生,慢性龋则都可能开始产生修复反应。龋损到牙本质内层1/3时,急性龋有明显的牙髓病变,甚至破坏。慢性龋有修复和轻度破坏性反应。
(三)机体抵抗力
影响牙本质-牙髓复合体反应的因素,一方面是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毒性致病力;另一方面是机体抵抗力,如牙本质的厚度,即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等引起破坏反应通过的厚度。
此外,牙本质的结构和组成、钙化程度、牙本质内氟和其他一些微量元素含量,都会影响到破坏因子,如有机酸在牙本质内的渗透程度,从而影响牙齿的抗龋能力。从牙本质-牙髓复合体反应的个体差异性来看,与患者年龄、患牙的牙龄、髓腔和根管内牙髓组织的细胞和微循环状况关系密切。
(四)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状况与深龋洞底的牙本质有效厚度有关
深龋的临床症状与病理改变的关系:一个患深龋而没有明显牙痛症状的患者,其牙髓组织可能已有大部分蜕变,甚至失去修复能力。另外,仅有一般性牙反应的深龋患者,可能诉说明显牙痛。
因此,处理深龋时,有明显临床症状者,应作为牙可能有病变处理;但若没有明显临床症状,仍应引起充分注意,考虑到牙有可能已发生变化应给予详细的检查和相应的治疗。
因此,深龋治疗前应当判明的情况包括深龋的类型深龋的牙本质无髓复合体反应情况、龋洞内龋坏组织能否去净,最重要的是判断深龋洞底是否与髓胯穿通,牙髓是否暴露以及髓腔虽未穿通牙髓状况是否正常。
(五)深龋的治疗
深龋治疗方法的选择对深龋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考虑患者有无明显的主观症状和洞底软龋是否能够去净。
患者的症状具有激发痛性质,但程度不严重,刺激去除后,疼痛立即消除,洞底软龋能够彻底去净。这类病例,可以双层垫底,一次完成充填治疗。
患者的主观临床症状较明显,仍为激发痛性质,程度较重,洞底软龋能彻底去净,则可先作安抚疗法,待1~2周复诊后症状消除时,再以双层垫底充填。若症状未能缓解,需再进一步检查,考虑是否须作牙髓治疗。
患者的主观临床症状不明显,属深龋范围内应有的临床表现。但洞底软龋不能去除净。在急性龋患者,可以用间接盖髓法治疗,待3个月后,经检查牙活力正常,并经X线片检查,可用永久充填。若是慢性龋,应继续去除软,去净后,如果牙髓暴露,则需进一步做牙髓治疗,如果未穿髓,也可作间接盖髓术。3个月后再经检查,做永久充填。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