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及防治

在拔牙过程中,尽量避免过长时间的大张口。如出现颞下颌关节脱位,应立即手法复位。对可能发生下颌骨病理性骨折的病例,术前要拍摄X线片,一旦发生下颌骨骨折,应按下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处理。

拔牙后出血

拔牙术中的并发症与防治:

1. 软组织损伤

牙龈组织撕裂伤最常见。原因多为在安放牙钳之前,分离牙龈不彻底,安放牙钳时,钳喙咬住牙龈,在摇动、旋转和牵拉时牙龈仍与患牙附着而将其撕裂。使用牙挺时,未掌握好支点,用力不当,缺乏保护,导致牙挺滑脱刺伤口腔软组织。使用牙钳夹持时,未将口角牵开,牙钳的关节夹住下唇而导致下唇损伤。翻手术时,切开的深度不够,瓣过小,导致黏骨膜瓣的撕裂等。

防治:拔牙前认真仔细地分离牙龈;安放牙钳时,将钳喙紧贴牙面推向牙颈部,避免夹住牙龈;同时注意上下唇是否被牙钳夹住,操作时用左手防护;使用牙挺时注意掌握好支点。缓慢加力,左手加以保护,防止牙挺滑脱;翻手术应设计足够大小的龈,切开要深达骨面。如发生软组织撕裂伤应仔细复位缝合,防止术后出血。

2. 牙根折断

断根是拔牙术的常见并发症。因牙齿龋坏严重、根尖弯曲、根分叉大根肥大、牙根与牙槽骨黏连等牙齿本身的原因,或术者拔牙操作不当,如牙钳安放不当用力不当、牵引方向不当等而造成断根。

防治:术者在熟悉牙根解剖的基础上,按正规操作。对有可能存在牙根解剖异常或病理改变者,需拍摄X线片检查,同时向患者交代清楚。如发现牙根折断,则根据断根的情况,用适当的方法拔除断根。

3. 牙槽骨损伤

在牙槽骨薄弱的部位以及牙与牙槽骨板发生黏连时,由于拔牙过程中用力不当,可造成牙槽骨折断。在上下颌前牙唇侧骨板薄,上颌第一牙根分叉明显,摇动幅度大,上颌第三磨牙后方的上颌结节骨质疏松,下颌第三牙舌侧骨板薄,均为牙槽骨折的多发部位及原因。

防治:上下颌前牙拔除比较容易,不要过度用力,尽量避免损伤牙槽骨。上颌第三牙拔除使用牙挺时,如为远中阻力,不应强行用力,拍摄X线片后,再决定手术方法。下颌第三磨牙在劈冠和使用牙挺时,应注意用力的方向和大小,避免损伤舌侧骨板。如发现有牙槽骨折断时,不要强行拉出,应先剥离黏骨膜后,再将骨板取出。如骨板与牙齿无黏连,而且骨板与黏骨膜相连,可将其复位缝合。

4. 口腔上颌窦交通

上颌第二前磨牙,第一、二牙的根尖距上颌窦底很近,有的仅隔一层薄的骨板,甚至只有上颌窦黏膜相隔。当上颌后牙断根后,取根易将牙根推入上颌窦内,或根尖有炎症,拔牙后出现上颌窦与口腔交通。

防治:当拔除上颌后牙时,术前仔细观察X线片,了解牙根与上颌实的关系,尽量避免断根。如出现断根,应仔细检查断根的情况,在视野清楚的情况下插人根挺,用力的方向不要垂直,楔力与旋转力结合。如牙根与牙槽骨有黏连,薄刃的根尖挺不易插入时,可考虑用翻瓣去骨取根法。如断根被推人到上颌窦内,一般很难取出。对于有根尖病变的牙槽窝不必搔刮,需清除肉芽组织时,应用刮匙紧贴牙槽窝壁插人,轻轻地刮除肉芽组织。如怀疑上颌窦与口腔相交通,可让患者鼻腔鼓气,测试是否出现上颌窦底穿孔而漏气。如穿孔小于2mm,可按拔牙后的常规处理,压迫止血,待其自然愈合。并嘱患者术后避免鼻腔鼓气和用吸管吸饮,以免压力增加使血凝块脱落。一个月后复查,一般情况下可痊愈。如穿孔未愈合,也可等待创口的进一步缩小。半年后仍未愈合。可考虑行上颌窦瘘孔修补术。如断根被推人到上颌窦内,一般很难取出。如窦底穿孔很大,可让患者改变头位,使其从牙槽窝内掉出,或用生理盐水冲洗,使其流出。如穿孔小或牙根在窦底黏膜之外,可不作处理,术后抗感染治疗,观察。

拔牙

5. 其他损伤

牙拔除术中会遇到出血,神经损伤,颞下颌关节脱位以及下颌骨骨折等。术中出血过多可能与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的疾病、拔牙术中损伤血管有关。神经损伤最多见的是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时,损伤下牙槽神经,导致下唇麻木。另外也可有舌神经、颊神经、鼻腭神经和颏神经的损伤。这些神经的损伤均与翻去骨拔牙有关。有习惯性题下颌关节脱位的患者拔牙时易发生脱位。有颌骨肿瘤特别是巨大囊肿的患者以及骨质疏松等疾病的患者,在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下颌骨骨折,不过一般很少见。

防治:拔牙术前详细了解患者有无出血史,有无拔牙禁忌证。术中出血较多,应压迫止血,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时,应拍摄X线片,了解下颌管与牙根的关系,避免损伤神经。使用牙挺以及劈冠时,避免用力过大,以免引起下领骨骨折。熟悉神经解剖,翻瓣时避免手术切断神经。如切断神经应立即行端端吻合术。

另外在临床上由于工作的疏忽,可发生拔错牙,所以,在拔牙之前要确定必须拔除的患牙,并向患者交代清楚。拔牙前,安放牙钳或插入牙挺时要再次核对。如出现拔错牙,应立即进行牙再植术,并向患者作好解释工作。

语音朗读全文

标签: #拔牙 #牙根 #牙槽骨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