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颌畸形矫治过程中的支抗和间隙是什么

支抗和间隙是错颌畸形矫治过程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当对其意义及特点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并应用到矫治中去,则将是取得良好矫治效果的基础,反之,则必将影响矫治的疗效。

正畸支抗

一、支抗

(一)支抗的定义及其在正畸治疗中意义

  • 正畸矫治过程中,任何施于矫治牙使其移动的力,必然同时产生一个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力,而支持这种移动矫正牙所引起的反作用力的情况称做支抗。实际上支抗是一个提供产生牙齿矫治力的基础。

  • 一般在正畸治疗中,支抗部分主要是由非矫治牙组成。腭部及牙槽也可作为支抗部分,支抗部分的牙齿受到矫治力所产生相反方向力,即支抗力的作用。而矫治牙能否按设计要求的方向及程度移动,这与各支抗部分的设计有着重要关系。

  • 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希望矫治牙按需要的方向及距离移动,而作为支抗部分的支抗牙则常要求尽量不移位或仅少量移位,以保持良好的颌关系。要达到以上目的,必须设计充分的支抗,尽量使支抗力分散在多个支抗牙上,而这种作用在支抗牙上的力不致使支抗牙的移位及仅发生极少量的移位(如按设计同时需某支抗牙移位时则需按特殊设计处理)。相反,如在矫正器设计中,支抗不充分,即会出现在矫治牙的移动过程中,支抗牙亦发生移位而致关系紊乱,或因支抗牙移位而占用矫治间隙,造成矫治困难;甚至在有些错误的支抗设计或矫治加力时,出现矫治牙移动不多而支抗牙却有大量移动的情况,这可致矫治的失败。

(二)支抗的种类

1.颌内支抗

颌内支抗一般可来自牙周膜面积较大的后牙,如上中切牙向错位,而设计的矫正器在上颌第一磨牙上有卡环,上颌双尖牙之间有邻间钩,则这一设计就具有充分颌内支抗来矫正上中切牙的错位。在颌内支抗中有时对相反方向移动的两个牙齿或一组牙,以支抗力作为移动牙齿的矫治力,这类支抗称为颌内交互支抗。

2.颌间支抗

颌间支抗是以上颌(上牙弓)或下颌(下牙弓)作支抗来矫正对合牙齿,或是以上下颌间的交互支抗来矫正颌位。如上下颌间的Ⅱ类或Ⅲ类牵引,颌间支抗是一种交互支抗,一般具有较充分的支抗作用。

3.颌外支抗

颌外支抗是指支抗部位在口外,如以枕部、颈部、头顶部等作为支抗部位,这样可以作为较大矫治力的支抗来源。口外唇弓、颏兜等矫正器均利用口外支抗。

(三)加强支抗的方法

(1)增加用作支抗牙的数目,如在活动矫正器上,可增加矫正器的固位装置,如增加卡环、邻间钩等固位装置。

(2)可将支抗牙连成一整体而增强持抗作用,一般在使用固定矫正器时,可通过带环或牙面上的托槽将几个牙结扎固定而连成一整体。

(3)增大活动矫正器的基托面积,保持与组织面的完全密贴。

(4)在应用颌内颌间支抗的同时,加用口外唇弓颌外支抗来增强支抗以防止支抗牙的移位。

正畸支抗

二、间隙

(一)间隙在治疗中的意义

间隙是指排齐错位牙或建立良好覆盖关系所需的空间,足够的间隙是错位牙及深覆盖得到矫正的基本条件。如果间隙不足于矫治所需时,则错很难得以矫正,并在牙齿受力过程中,由于间隙不足而矫治牙不能按受力方向移动,甚至损伤矫治牙及邻牙的牙周组织,牙齿出现松动及给向移位而加重由于颌早接触及验于扰等引起的口颌系统功能障碍,因而,在矫治前应进行石膏牙模的测量,测量矫治牙的宽度与实际存在间隙之差从而确定矫治原则。

(二)为缺少间隙的矫治牙创造足够的间隙的方法

1.减数拔牙

当牙齿严重拥挤或牙弓长度不调时,往往通过减数拔牙的方法来取得间隙,依减数拔牙的牙位而得出不同数量的间隙。

2.减径

当缺少间隙不多,则可考虑片切矫治牙或邻牙接触面,以取得少量间隙,但这种方法以不破坏牙体外形为原则,并取得的间隙应在1~2mm 为度,在多龋的患者选用减径的方法时宜格外慎重。

3.扩大牙弓

矫治牙间隙不足,而牙弓形态又合适于唇颊向开展时,则可以扩大牙弓的方法来取得所需间隙。以扩大牙弓取得的间隙也是较为有限的。并在扩大单颌牙弓时需同时考虑牙弓扩大后与对颌牙弓间的配合关系。

4.局部开展间隙

间歇少量不足时,亦可于矫治牙的近远中邻牙间进行间隙的局部开展。

语音朗读全文

标签: #错颌畸形 #正畸治疗 #支抗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